松山慈祐宮俗 稱錫口媽祖廟、松山媽祖廟,建築面積達770坪,創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。並於乾隆、嘉慶、光緒年間重修三次。
##CONTINUE##
慈佑宮的神殿供祀天上聖母大小共十七尊。正殿有媽祖神像和一層層的光明燈,在右廂奉祀的是土地公,旁祀五營旗和虎爺。五營旗是廣泛代表各方神 明,虎爺則是神明下凡時的護送腳力,因為還帶有獸性,所以由土地公看守。左廂奉祀的是註生娘娘,一般的註生娘娘都會配祀十二婆祖,可是慈佑宮中卻配祀了十 三位,多出的一位是杜玉娘,她是一位產婆,幫人接生時從來不收費,所以居民感懷她的義行,和十二婆祖一起接受香火祭祀,而成了慈佑宮的特色。
松山慈祐宮格局方正,三川殿氣派大方,脊飾為雙龍朝福、祿、壽三仙,石雕豐富,石獅及龍柱採用內枝外葉的雕刻技巧,龍身及龍爪為縷空雕法。
三川殿正門的石獅呈現雄獅張嘴,母獅閉嘴的傳統,在台北的廟宇中頗為罕見,這對石獅於前幾次改建期間,被棄置他處,陳玉峰接任總幹事後,清理舊文物時,見這對古樸的石獅,遂將其置於三川殿前的大門口,成為鎮廟之寶。
門神採用整塊樟木雕製而成,其他木雕,不論人物、戰騎、花卉,均栩栩如生。屋脊的剪粘色彩繽紛,呈現媽祖廟的熱鬧氣氛。後殿六層,供奉不同神祇,屋脊及簷下,均請名家雕製華麗的飾品。
松山慈祐宮大事記
1737(清乾隆2)年-福建泉州籍行腳和尚,由湄州攜奉天上聖母分靈金身到達松山。
1753(清乾隆18)年-慈祐宮媽祖殿創建
1757(清乾隆22)年-慈祐宮媽祖殿竣工
1801(清嘉慶6)年-第一次重修
1826(清道光6)年-第二次重修
1917(大政6)年-第三次重修
1945年-第四次重修
1963年-增建佛祖殿
1978年-副設圖書館落成
1983年-暫定為第三級古蹟。松山慈祐宮正殿失火,建築物全部被燒毀,只有媽祖及其他神祇坐像完好如初。
1985年-解除暫列第三級古蹟認定,重建正殿竣工
1987年-重建後殿竣工。
1997年-
1998年-將石獅遷置於
1999年-太歲殿竣工,供奉斗姥元君暨護法神三尊、太歲神六十尊。註生娘娘由一樓移至二樓右側廂房。
2007年10月8日 星期一
松山慈祐宮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